4月24日,2011年河北申论考试落下帷幕。作为“4?24联考”中的一员,河北今年仍选择了自主命题,本地考试特色明显。为帮助广大考生理清本次考试的命题脉络,中公教育专家将从给定材料、作答要求两个方面对这套真题进行详细解读。
' Z3 s: d5 T9 D J) I2 K一、给定材料
' ^6 w7 L) m0 ^ d+ V(一)材料主题
$ h6 P$ ]# d* X, r/ z. }, n此次河北申论考试的主题为“对口援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行动进行赈灾,各兄弟省市也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提供各种援助,这是早期自发式的援建模式。很快,该模式被中央进行了有序化调整,形成了制度规范。对口援建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源协调和区域互助模式,它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庞大的物资生产供应能力及高素质管理人才,丰富了灾区的制度、知识和技术等资源。对口援建的内涵绝不仅仅限于抗震救灾,而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
! `2 @+ D0 A+ I, V* \% {今年,河北省考申论以“对口援建”为主题,紧跟本省的省情省况,介绍了其对口援建新疆、西藏、四川的历史、政策、特点与成就,是我国各个省份“对口援建”工作的缩影。 ) {) z) }$ e' d9 `* C7 E% I; L( X
(二)材料大意 # G4 W1 a8 `/ v8 K: q
给定材料主要围绕河北省对口援建工作展开,共七则材料,材料宏观大意如下: 0 s: X# z2 Z$ H9 h: r: x
 , K7 w! J7 D$ ^5 h
二、作答要求 ' `% F' B. D, k4 i; p
河北此次申论考试,考试时间仅为120分钟,但给定材料字数及题目数量与联考保持一致,共包含4道题目。
/ M0 Y' k8 M" k; v m
" X+ q: A" A5 T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题对应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第四题对应文字表达能力。 ; R8 y" M8 \& S' u1 K1 K3 [
第一题要求考生简述河北省对口支援的历史与成就,很明显属于一道概括题。需要考生注意四点。首先,作答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河北省对口支援的历史,二是河北省对口志愿取得的成就。其次,作答范围为通篇材料。再次,作答字数不得超过300字,而范围却是全文,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后,作答要求有“条理清晰”的要求,提示考生两部分内容要分开书写,作答要点要清晰。 4 o# C: O% u5 t: s, L2 p
第二题要求分析河北援建者的“用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作答此题,审清材料范围是关键。题目中说“河北是用心在援建平武”,这句话出现在资料七,提示考生资料七是阅读的重点段落;题目中又说“结合资料六、七,参照资料二、四”,可见,资料六和七亦是重点阅读段落;而资料二和四重要性次之,但会为我们的作答带来启发,亦需读。
9 G3 K' [: i3 T3 {+ G" l" D7 E1 x第三题显然是一道对策题。从作答要求看,答案应包括两部分:一是从支援方如何作为角度提对策,二是从受援方如何作为角度提对策。所以,建议考生将本题答案分为两部分,这样,答案看起来条理比较清晰。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但并不局限于材料五,要点较为分散,需要考生找出相应的位置,归纳总结。
( ]; R- C* Y: d第四题作文题,要求以“被动的任务和主动的作为”为话题写篇议论文,没有限定我们的写作题目,考生灵活发挥的余地较大。但是,需提醒大家的是,不管选取什么角度,文章都不得脱离“被动的任务和主动的作为”这一大主题,这是本题的题眼。 3 L+ h {" x* D( L
“被动任务”与“主动作为”,显然,这是一组矛盾的词语。我们在具体行为中,务必要突出对口援建的被动性与主动性分别是什么,还可在这之前适当分析对口援建的意义及特点,进而重点说明在对口援建工作中,为什么要主动作为,如何作为,以实现受援方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