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人民的名义》里,易学习这样的“理想”形象,在现实仕途里真的存在吗?讲真,有,而且不少!
2 n, P, e& B7 f 长期在基层工作,笔者就深交到几个“易学习”,他们有信仰有担当,对老百姓有情有义。4 T+ _" G5 @1 c( {: i+ d; Z( P
但是……升不上去。, t- ]+ l3 i/ n. Y
笔者眼中的“理想”官员,在政界同行眼中或许是另一番模样。在《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的时候,笔者很想说说没有成为网红的易学习。
' C% G) a* i8 g' k 这位易学习,年纪轻轻就成了金山县委书记,此后二十多年,经历了不少岗位轮换,无论他怎么踏实能干,一直在县处级“转圈”。原因是,没有“政治资源”,傻干活,不跑不送(汉东省委常委会是这样总结的)。
9 v; T2 A! K9 u5 h6 O) X9 N 升不上去,却从不抱怨。
) w2 M; M5 {4 b4 ^& g 李达康县长大刀阔斧干事闯了祸,作为县委书记的他,主动去“顶雷”, 他不抱怨;人家李达康后来噌噌噌升成了省委常委,自己却从县委书记变成了县长,他不抱怨;老婆一直是农村户口,在家种地、炒茶,他不抱怨。; O7 e8 y H3 a$ S: Y
在别的官员眼里,易学习成了填坑专业户、“倒霉官员”,是憨驴,是loser。& E% y/ r0 A& e# F+ ?
可是,他有他的成就感。
/ a6 b% q/ P; q# j: C; h. F! A 去全国最穷的县任书记,创建了全国有名的建筑县,带领大家奔了小康;赴被贪污腐烂掉了的市交通局任局长,整改贪腐之风,再无豆腐渣公路;出任吕州的高新区区委书记,前省委书记赵立春家的公子建美食城污染月牙湖,他直接给已是副国级的赵立春打电话,请求其支持他拆掉违章建筑。
1 ^& |- A! R6 j5 T; Z" e# v" r, w# _) U3 s9 B t7 c% v% v6 M& K( ^! C1 k
干一事,成一事。这份魄力,价值几何?/ j4 v# }7 X$ s, r" {) u% ^
笔者认为,无价。: Y' X, R5 |7 c" l/ M- Q( X6 x% l
我也在想:很多干部几年不提拔,就会很焦虑,长期不被提拔的易学习,一次次被机会放鸽子,他定然有过希望,但又回归失望。几十年下来,究竟是如何取得心理平衡的?他恒久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6 U. z3 @6 X' A- }" B
易学习每到一县,就把一县的规划图挂在眼前,将一张张“目标图”“计划图”变成现实。权贵警告,不改初衷;级别不升,事业常新,那股“啃硬骨头”的劲儿不随年纪而减。- j$ j) H! F* R& z0 ?0 F, K9 Q! e
话说这天,省委书记沙瑞金来到易学习家中,被他家墙上的建设规划图所震撼,感慨道:“这十张图充分说明你二十几年的辛勤工作,不容易呀!”易学习答道:“大家都一样,我们不能让老百姓白养活吧。”
, L. o) m/ }) ]/ X 吃百姓的饭,做百姓的事,易学习就是从这样的初心出发的吧。! ?0 f7 e7 q; f1 o# y% U+ U9 O
所以,不废话,就是干!十张规划图,沙瑞金看到的是“不容易”,李达康看到的是“辛酸泪”,笔者看到的则是“价值感”。 c J# W6 K0 w
明明俗人,却要“超凡脱俗”,他可怜的心理平衡又怎么可能实现呢?当官却不作为,群众最痛恨,要唾弃你;组织也不容许,怎任由你浪掷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大好时机跟时间?聪明能干如孙连城,居然作为“残次品”,被召回懒政干部学习班“回炉”改造,甚至要被组织劝退,这滋味能好吗?
* T3 C9 U. B9 _6 T1 w 而易学习呢,因为心有坚守,所以脚踏实地;因为脚踏实地,所以能仰望星空。他,才是真正仰望星空的人。0 k! k: e' x' T+ T) _6 i
生活里,他与妻子一起诠释了“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就是两个人健康平安的相伴终老”,在笔者看来,他是幸福的。
; J" J! ~& l- ]0 X: z7 l 剧中,易学习是个官员,但是我在想,不管在哪个行当,易学习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因为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明白工作的意义所在。
0 I) \+ b. b' _# i 做一个县委书记,和做一个钳工没什么区别,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哪个岗位就做哪个岗位的专家。精心耕耘、充实工作中,他收获了信任,守护了亲情,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当他埋下身来,却平凡得几乎看不见。
2 _* p* K! t# @ ?, b2 T S: Q( }这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胸怀。9 Q8 o+ n6 Q; v% X M; {* t/ F
这一切,孙连城为什么比不了?因为他在自我放逐中,看到了一个假宇宙,他的尸位素餐,首先是对他的工作对象,即光明区群众的伤害,而于他而言最本质的伤害,其实是对自我价值的损害。他的工作,本是他的立身之本,却在一肚子恼火中亲手摧毁。
: j' E% u7 M% u0 z7 m “不失其所,如如不动”,一个人守不住自己的立足点,也就再无前景可言。这个朴素的道理,在易学习和孙连城一正一反的对比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8 H3 g$ N& e9 a& r* i) U8 w
这就是我们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当一个人拿自己的职责和别人赌气的时候,最终失去的,是自己。9 a$ k9 ]2 r, Q% C
职责为重,失职者为轻,轻重不一,哪来的心理平衡?
8 S9 F/ ^' ?% E& o 易学习的心理平衡,本质上在于守住了职责重量,所以他不会飘飞,也不会坠落,平衡即是最大的幸福。9 I/ q' y. d/ Z, W2 N8 b# y9 \
在与李达康的对饮中,易学习一抒胸臆,“我们还将继续创造历史”,笔者从中看到了一种改革者的“万丈豪情”,这种豪情,贯穿古今,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是为大丈夫之叹!" }+ z$ C! S, F9 x! u% l% `
行文至此,笔者想说,易学习不是圣贤,他只是一个“敬业者”,这样的“敬业者”,对所有从业者都有启示意义。当然,我们也有理由担忧,社会上有太多易学习被时间、现实和挫败感埋没了。, ?8 f0 s: | ~# [) ^8 p
像易学习这样踏实能干的干部为什么总是提不上去?
( E) U E- Q: v) E5 F剧中,“沙瑞金之问”振聋发聩,让易学习这块埋得太深的金子,终于发了亮。用好一个“易学习”,就能激励一片“易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