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之舰 于 2013-7-24 19:59 编辑 6 R' P0 n4 X7 r
0 B: E ?' j3 q C' m7 G 写材料与生孩子# g, [* \4 I/ O0 |! H6 ^
$ m' j! p O. B/ n8 e3 `( X5 U$ a' k 说写材料就像生孩子,是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单位写材料,为了写一篇材料,熬了好几个通宵。老婆又着急又心疼地说:你写个材料咋这么费劲?跟生孩子似的。老公说:别提了,还不如生孩子呢?老婆问为什么?老公说生孩子是搜肠刮肚,写材料是绞尽脑汁,生孩子你肚子疼,写材料我头疼,生孩子你是阵痛,痛一阵生下来没事了。我写材料都得痔疮了,一写我就疼。不写还不行,写好了疼得更厉害了。还有人总结写材料是“两难一拽”,所谓两难,就是“比吃屎难、比生孩子难”;是所谓“一拽”,就是“磨盘压住鸟,痛也得拽”。说写材料比吃屎难,有时恨不得去吃屎,屏住气、挤住眼,吃下去就完了!不象写材料没完没了折腾你!说写材料比生孩子难,生孩子是痛苦,但是人家肚子里有哇,不象写材料,你肚里没货,还非逼着生!这时的感觉就是磨盘压住了鸟,你不管怎么痛,还非拽出来不行!说的虽都是笑话,但却道出了写材料的痛苦,也一语揭示了写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说明了准备和积累对于写材料的重要性。
3 p2 F) {% v s. `# \ 多年前,我刚到县委办公室工作,要搞一个对市委的工作汇报,我们的科长带着我们三个年轻人,赤着脊梁,光着膀子,穿个大裤头,科长自己亲自操刀,我们在一旁当“助产士”,连续“生”了两个晚上,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到位,准备不充分,写出来后科长拿着稿子送领导审阅,结果被枪毙了,科长是个“乐天派”,回来对我们笑着说“唉呀,咱生了两天,生了个怪胎啊!我是生孩子生怕了,身体虚脱了,下来你再生一个吧”。我接住手也不敢先动笔,而是把全县的总结报告全部收集了两大摞子,整整一天一夜地读看想,第二天睡了一天,晚上集中精力开始“生”,一晚上出来送给领导,领导就批示了四个字:“同意上报!”,回来后,科长双手捧着材料,就像抱着孩子似的,左端详右端详,终于笑眯眯地说,还是你生的这个孩子营养好,长得健康,讨人喜欢。写材料与生孩子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写材料,必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平时不积累,不储备,肚子里没东西,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所有文稿的写作,都不是从接受任务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调动了你平时所有的积累和储备,如果平时不留心,临时抱佛脚,到时只能是“叫地地不应,叫天天不灵”。
" j, ? ^: `& O# E
; Q9 Y { x' e 写材料与吃饭3 Y4 r3 w4 i% L; _; P1 l
6 z- O3 g8 G$ m; r+ _9 O 在一次培训班上,我说写材料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就像吃饭,只要你吃得多,仔细嚼,消化好,到时一用劲就出来了。大家听了都是哈哈大笑。这比喻虽然有点低俗,但却是真理。在办公室工作时,曾经带了两个写材料的新手,天天教他们写,给他们改,过了一年时间,我们在一块儿交流,我说,你俩说说,写了这么长时间,用一句最短的话,说说这一年的体会,一个咕咕哝哝说不上来,说了一些还是有点啰嗦,抓不住要领,而其中另一个说:主任,我总结了三句话:写材料就是要全面占有,高度总结,充分借鉴,我觉得这三句话算是写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一听就鼓掌叫好,有这样认识和体会,说明你这一年的力没白出。然后我把那几句话完善了一下说,应该是四句话,叫全面占有,高度总结,消化提炼,借鉴创新。然后就又说到写材料和吃饭,只要你吃得多,仔细嚼、消化好,到时一用劲就出来了。所谓吃得多,就是要扩大阅读量,全面占有资料;所谓仔细嚼,就是要总结、研究、借鉴,所谓消化好,就是要认真消化提炼,然后就能创新创造。到时候一攥劲儿,材料就出来了。
% K( C r# D+ H% x( S% {3 n) U( A U1 [; h5 S
写材料与造房子+ l8 V, z8 Z2 r$ q, n- w. c
' b7 n; t. S* i- y& f2 k' ^3 N2 G1 E
曾经写过一首不能称之为诗的诗,题目叫《造一座房子》,全诗的大致意思是:
{ O% [; z" C6 b0 X 有人造房子,安身;有人造房子,藏娇;有人造房子,存货;有人造房子,住梦;咱也造一座房子,给别人住。
/ |/ a6 c/ W O* J6 x 领导说造一座房子吧,咱就得开始造,先是规划、设计,耽误了不少时间,吃饭时想、睡觉时想,走路时想、上厕所时想,做梦时也想,想着咋能把房子造的符合要求,还大气漂亮。- S# C. v4 j8 q- d) o) Z
心里很纠结,但纠结也得造啊。于是就先备料吧,备料耗去了整整一个晚上,拉沙子、找椽子、搬砖瓦,和泥和灰,这些倒是不愁,最怕是没东西,尽管现在是买方市场,但有时合适的材料,还真是紧缺。$ i) P% m# ~# k6 g9 o$ q$ n
曾经造过很多房子了,但每一座房子都很难造。再会造房子的人,也没好造的房子。但是不造不行,还得造,拿起瓦刀,该搬砖搬砖,该活灰活灰,该粉刷就粉刷,站在寂寞的脚手架上,顾不上欣赏蓝天了,顾不上欣赏鸟飞了,顶着烈日造,冒着寒风造,该加班加班,该熬夜熬夜。
( C. B% \; T- p% t; `4 z/ {! X* P. C 造一座房子很不容易,当个好匠人也很不容易,虽然好赖总要造成的,但造一座好房子很不容易,常常自己造的房子,别人说造的不错,可自己都不认识了。0 g; ]7 K8 ~& _8 Z Z/ E# n# f
造吧,造吧,有人造房子自己住,咱造的房子,给领导住!: t' W! j- u" j$ z
写成后,有朋友看不懂,说你给领导造的是什么房子,我说是格子房,他还不懂,我说咱造的这房子,得看着大气,住着舒服,领导住上,还有人鼓掌喝彩!他说,啊,你说的是写材料啊!呵呵,个中滋味和道理,都在这不成体统的诗中矣!& w0 ]( z( V; M
8 D* q( E& I. Y: B" \6 {3 D# _
写材料与美 女8 R- A/ e, O4 U% [" g2 N
* d7 o/ Q8 M" O# z- z7 C, N$ \* f9 X2 ]+ f* g M
+ I+ |( l+ {9 ` 其实这个比喻不是俺老余的创造,是一个叫韩石山的山西作家写的一篇文章叫《散文的品格与乐趣》,说的虽是散文,但对写材料不无借鉴意义。其原文如此:凡散文作家,提笔属文之前,心中一定先要存一材夜思形象。其文章的整体,要似材夜思之体型,该凸的凸,该收的收,详略是也。其文章的亮点,要似材夜思之目,顾盼流莹,勾人魂魄,所谓文眼者是也。其文章的见识,要打动材夜思之心,不同凡响,迥异流俗,所谓超卓是也。苟能如此,虽是一篇寻常之文,无异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b4 A4 T9 t4 _6 ~1 Z% A, |8 Q
你看,大家还是大家啊!写到这里,真诚祝愿大家填饱大肚子,盖个好房子,娶个好女子,生个好孩子。
, V% O7 i V7 T: P9 K+ O 行笔至此,老余忽有心想征集一下秘友们关于写材料的比喻,当然愈有趣愈好,老余孤陋寡闻,在此恭请各位不吝赐教啦!
2 T) {- n# o! d0 O3 h4 d: H& k C + o3 b3 {9 k+ m; B( k9 m5 J6 {
+ F4 I3 h9 c& g& C4 c% d# g+ b! \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