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事文字工作的三个习惯4 |* ?% J& T0 s# u& u r
200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经历了多个工作岗位,无论是部门信息、文字综合、秘书、乡党政办公室,都经常与文字打交道,起草讲话、撰写总结,工作中逐渐养成了几个习惯,虽属一家之言,个人喜好,但自感受益匪浅,写出来与同仁们共享一下。. n Y5 S* u& H+ t# r$ g% I/ [
1 D0 h, Q6 J. X# L x* K
一、文字材料要存三个稿* i* R0 k5 z: C l* o7 d
, L1 l" ^/ J( I: J
现在起草材料,大多用电脑完成,既有效率,又容易修改。文无定法,我们写的各类文字材料,都是为了服务各种工作目的,有的是下行发文部署工作,有的是为领导讲话起草提纲,有的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我们拿出初稿后,都会经过分管文字工作领导的审核,单位主要领导的签发或审定。自己写好的稿子,好与不好,只有分管领导,使用稿件的领导说了才算,我们要追随领导的思想,迎合他(她)的习惯,这样才算对口味,才算服务到位。因此,建议将文字材料存三个稿,首先是自己起草的初稿,第二个是领导修改后与初稿的对比稿,这个稿子我感觉很关键,因为每个人的行文习惯在一个阶段是固定的,包括他(她)喜欢使用的文章结构,句式,词语,甚至语气。我们通过将自己的初稿与领导修改过的稿子做对比,才能逐步将自己的思想往他(她)的思想上想,行文习惯往他(她)的习惯上靠,行文才能准确反映领导的思想,实现行文目的。保存对比稿在电脑上的操作非常简单,以word2003为例,打开初稿,在工具标签里面选择修订(Ctrl+Shift+E),初稿的每一处修改都会用红色显示出来,哪里改动了,一目了然,对比明显。第三个就是最终的定稿了,打印材料必须用定稿。. z2 e; J! ^' i. A
# f% M% v! s. {7 G; R
二、身边要有个好老师; Z! S: Y: j! ?, A% |; u. F
0 z( ]0 B' L( B4 V; }" u
这个好老师,我认为是一本汉语词典,虽然现在使用词典的人少了,大家都在网上查汉字,搜词语,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捷方便,但我感觉查词典依然是一个好习惯。我们已故的著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之一罗京,就一直坚持着查字典的好习惯,直到他去世,一本几乎翻烂了的字典就放在他的播音台下。我们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来查到一个字、一个词,印象会更深刻,查词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在查到自己要找的字词的时候,往往还能看到其他与它同音近音或者形似的字,这样就容易做好同音字、近似字的辨析,可以有效避免字词的误用和混用。同时有媒体报道称经常性地查字典,还可以有效防止得老年痴呆症。有这个好老师,没有嘴的老师常伴身边,确实会让我们的文字工作受益终生。
1 j- a0 |/ C6 z: n$ o/ T6 `6 {" V, R$ N- n; n6 p7 t
三、抓住抓紧瞬间的灵感7 I2 D! Z6 J' z5 y
8 ?: n( I% u1 r
! D$ G1 u( R2 y$ V* O4 c- n- c* G
7 k' |: _# {* w
3 H* C: @2 r8 J3 n: k; Q# d) S, D
6 \9 |) f2 M4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经验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