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车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上下对称而不是另搞一套,联系实际而不是闭门造车,方能让改革上下贯通、统筹兼顾、谋求实效。《人民日报》2015年1月5日五版发表李斌的评论文章,题目是《公车改革,踩好落实的油门》。5 F# C; z7 z. q; [
! j0 P" p9 f* Q' L! G 2、2015年1月3日凌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90年)。1993年,被确立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人民日报》2015年1月5日十二版刊登的新闻综合报道稿,题目是《古城 不能再“火”了》。
! S% Q7 k+ u1 t: g: G/ W w# m! z& k) l9 s( o
3、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元旦起实施。如何让“史上最严”环保法施展出“史上最强”的执行力?1月8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配套新环保法的多道部令,用可操作性强的细则,保障法律落地。《人民日报》2015年1月9日第十五版发表记者孙秀艳的文章,题目是《多项细则保障法律落地,环保法“长出”钢牙利爪》。
! p6 u: B- C9 N2 @% _
# t5 \8 w6 M+ p 4、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抓作风不放松,政治生态为之一新。然而,作风问题如同电脑病毒,会不断变种,攻击思想的漏洞。现实中,有人认为身处清水衙门,反“四风”是别人的事;有人认为离权力较远,党风廉政建设是负担;有人认为转作风风头已过,口头重视心里轻视。长此以往,再牢的防火墙也难免被攻破。《人民日报》2015年1月12日第一版发表李浩然的文章,题目是《给“思想桌面”装上杀毒软件》。7 {$ h4 s, W& {6 Q8 [/ p
+ L3 }7 x2 R+ H
5、总结成绩的同时多发现问题,勇于“出丑”、敢于“露怯”,更有实际意义,也更见作风担当。为此,《人民日报》2015年1月13日第五版发表屈波的文章,题目是《让年终总结成为“体检报告”》。$ V/ w; H% J7 r1 f1 \, x
~. G6 l5 W: A0 b9 o; Y
6、2015年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与200余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委书记林健东在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题目是《如何当好县委书记》,共讲了五个问题:一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二要做绿色发展的“铺路石”;三要做体察民情的“大脚板”;四要做地方团队的“领头雁”;五要做作风建设的“打铁匠”。(《人民日报》20150114五版摘要发表。)这五个标题总体上做得不错,就是第四个标题没有中心词,显得没有实质性内容。
. N4 F4 R. {8 S( q3 T
7 S5 f% o, [6 c8 Y1 A$ ] 7、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第一版发表记者倪光辉的文章《为党分忧 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安排了三个标题:做体察民情的“大脚板”、做地方发展的“领头雁”、做作风建设的“打铁匠”。这三个标题都来源于林健东的发言稿,但是有所选择而且有所改变。同日同版还发表了李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样地这个题目似乎也是来源于林健东的发言稿,而且也作了修改调整。
5 E7 X# A u' O7 z( j9 {
$ |/ F, k q% \1 P: u 8、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很多地方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不见了,却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新衙门作风”,办事的人碰不到“硬钉子”,却时时碰“软钉子”。为此《人民日报》2015年1月20日第十八版党建周刊发表王俊伟的文章对此进行评说,题目是《用“硬办法”拔“软钉子”》。
8 T+ s9 w6 [+ R. B
2 b1 o+ y) h0 g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