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决不可凭主观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础上,这就提出了材料的收集分析问题。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素材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如同搞建筑一样,必须有水泥钢筋、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注意“备料”一定要充裕,“材料”要包括思想观点,特别是一些带战略性的思想。有人对收集材料觉得并不重要,不当回事,而在写作运用时却常常有了新的认识,感到它的使用价值了,后悔没有积累,再找时间来不及了,甚至无法找到。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这个材料没有白白积累。因此积累时不可嫌多,运用时又不可能很多,这也许就是素材积累与使用之间的一个特点。收集材料主要有三个途径。 # x5 M4 S# _+ O) c( C
5 F! g! v- q) d
/ P9 s4 N" }: R' H
9 M( M& v% q: h y, J: g. ?$ _9 k
$ Y, D( @2 V' O: Z# k& C# N
, P Q9 l8 A! r: Q, X4 T: Y一是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现实材料。特别是写“讲话稿”、“意见”、“规划”时特别需要这样的依据。通过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具体生动,真实可靠,印象深,感受深。调查了解情况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不看风使舵,不随风倒,更不能带着各种框框去找材料,削足适履,歪曲事实。要客观地倾听,平等地讨论,适当地提问,注意点面情况的结合,对调查的材料要做必要的核实。
( f# v* v5 p4 Y }) m" X' j0 G1 n h0 \: G8 w# N# a1 k+ @
' h' R6 Q1 }6 Q
# t4 U% { R+ ]' S3 g2 k$ k二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即收集一些与所写公文有关的、相似的材料。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等等,都可及时记下来,分门别类,积累起来,用时非常方便。当然,现在网络也是我们搜集二手材料的重要途径。
, p- ^7 I9 z( K+ @9 z
6 ^6 F" c, [7 i8 c3 u) ^3 N * \- N, z: S# F* G+ D" g0 ?" r
( G$ |/ M' U5 v. |' n) T- n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公文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律、规章、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公文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
( N7 q/ Y& H5 J1 J' T+ \
4 G2 a. q* t3 s2 t0 @ |